文/沈陽禾豐反芻高級人力資源經理 呂娜
近日,不知天高地厚,開始研學《道德經》。深知自己道行尚淺,但還是想憑借僅有的能力與極大的好奇心,一窺古人智慧。不讀不要緊,深陷其中才發現,眾多智慧竟與我們禾豐的價值觀如出一轍。更加感嘆禾豐創始人的文化內涵,以及三十年來躬身踐行的高尚品格。
孔德之容,惟道是從。道之為物,惟恍惟惚。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;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。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;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。
大德的形態,只遵循于“道”。“道”這個東西,是恍恍惚惚的。那樣的惚惚恍恍,其中卻有形象;那樣的恍恍惚惚,其中卻有實物。那樣的深遠暗昧,其中卻有精質;這精質是非常真實的,這精質之中包含著“信”。
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往往被視為企業無形的“德”,而在禾豐的“德”中居于首位的就是“誠信”。
因為有了誠信,禾豐創始人收獲了“禾豐七君子”的行業美譽;因為有了誠信,禾豐與荷蘭皇家德赫斯公司達成合作并獲得荷蘭合作銀行4.3億元的無抵押無擔保信用貸款;因為有了誠信,禾豐響當當的品牌在三十年市場大潮中乘風破浪、巍然挺立。
這“信”就是禾豐一切形象、一切實物、一切精質的真實表達。
是以圣人常善救人,故無棄人;常善救物,故無棄物。是謂襲明。
圣人總是善于挽救人,所以沒有被遺棄的人;總是善于利用物品,所以沒有被廢棄的物品。這就叫做內藏著的聰明智慧。
禾豐就像一所大學。不只我這樣說,在禾豐工作著和曾經工作過的人們都這樣說。因為禾豐人有著對知識最純粹的渴望,有著對科研最樸素的敬畏,有著對育人最真摯的“責任”。三十年來,始終秉承著老祖宗的“因材施教”“人盡其才”,看到每個人的不同優勢,不放棄任何一位人才。
禾豐還像一個慈善組織。多年來,我們捐助希望小學,為疫情和各地災情捐款捐物,始終自愿肩負社會使命。還有帶著濃厚禾豐色彩,獎學紓困的“愛之翼”基金會,更是讓千百戶禾豐家庭體會到禾豐溫度。
最讓人動容的是我們三十年來認真踐行的禾豐宗旨:以先進的技術、完善的服務、優秀的產品,促進中國畜牧業的發展,節省資源,保護環境,實現食品安全,造福人類社會。每每念及這里,都會深深感慨于禾豐的大義,也為身為禾豐一員而驕傲于我也正在為美麗地球村、為美好的人類社會的建設添磚加瓦。
禾豐注重人才培養、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,這正是“善救人”“善救物”的莊嚴實踐。
圣人不積,既以為人己愈有,既以與人己愈多。
圣人不私自積藏財物,盡全力幫助別人,自己反而更充足;把一切給予別人,自己反而更豐富。
在禾豐的商業歷史中,真誠地幫助客戶、支持伙伴發展,最終贏得了信任、口碑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。這種利他精神不但會帶來自身的豐盈,更會實現真正的“共贏”。
今年,劉強東坐上了202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聯席主席的位置,因為他把人當做資產而不是成本,把發展成果與合作伙伴分享。他知道高質量發展不是一句空話,而是一種新的發展模式,企業完全可以通過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,實現效率和公平的統一。而禾豐的共贏文化,也正是包含了這種“為人”“與人”的慷慨與大智慧,我們已在這條“用心”的賽道上昂首闊步三十載,禾豐人可以看到,中國可以看到,世界可以看到。
反者道之動,弱者道之用。
循環往復是“道”的運動規律,柔弱是“道”的作用方式。
“道”的運動是向對立面轉化的,事物發展到極致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。“創新”往往孕育在現有模式的“反面”或“邊緣”,需要關注看似弱小,但代表未來趨勢的新生力量。
《邊緣經濟》《創新者的窘境》等經典著作中,也都強調關注邊緣市場和新興技術(“弱”),主動尋求變革(“反”)。
禾豐的創新,也一直把握農牧行業發展的周期性規律,飼料板塊、貿易板塊、肉禽產業化板塊、寵物醫療板塊等的開辟都極具前瞻性,始終能夠在看似“弱”小的新趨勢中尋找創新機會,為行業所稱道。
治大國,若烹小鮮。
治理大國,要像煎小魚一樣(不要頻繁翻動)。
美國里根總統曾經引用過這句話,說明其減少政府干預的經濟政策。其實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,追求管理的無為而治,也許還真是唯一的捷徑。減少不必要的干預和折騰,讓系統按照其內在規律順暢運行,才能達到“高效”。
禾豐的高效文化,我想可以體現在三個方面。管理者充分授權、信任團隊;組織管理流程簡化、沒有部門墻;員工簡單幸福、極少內耗。可以非常驕傲地說,禾豐的組織雖然沒有互聯網公司的扁平化,但比起他們動輒996和007的內卷,我們可以明顯看到三十年來禾豐流程的逐步優化,管理動作的逐步精簡,運行效率的逐步提升。這就是禾豐速度。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勝人者有力,自勝者強。知足者富。強行者有志。
能了解別人的人是智慧的,能認識自己的人是聰明的。能戰勝別人的人是有力量的,能戰勝自己的人是強大的。知道滿足的人是富有的。努力不懈的人是有志氣的。
世事洞明皆學問,看的是世間萬物;而禾豐人善于自省,善于復盤,這才是我們三十年來不斷前行的不竭動力。同時,我們禾豐人還擁有強大的自我約束、自我管理的“自律”能力。克服自身弱點、欲望和惰性,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,無論于組織還是個人而言,我們都能不屈不撓,不卑不亢,不疾不徐,不驕不躁。自律的禾豐人是真正的強者。
在禾豐,自律不是一項規定,一套規范,而是刻在禾豐人基因里的一種信仰。
很多人說,企業文化是虛的。那是因為在社會高速發展、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,喊著“不忘初心”的口號卻舍本逐末的企業大行其道,不知初心都負了誰。而在禾豐,“誠信、責任、共贏、創新、高效、自律”的企業文化是實的,因為它們生根于1995年創始人的信念里,成長于三十年幾萬禾豐人的每一滴汗水里,未來更會發展于新時代農牧行業先行者們的智慧里、行動里、心窩里。
所以啊,做企業不難,但做一個有品格、有調性、有內涵的企業,真不容易。禾豐做到了。